欢迎您,

2023年03月14日 09:36:21 星期二
当前位置:安康人大 > 代表工作 > 代表风采 > 正文
振兴茶产业 匠心做好茶 ———记紫阳县十九届人大代表杨锐
发布时间:2023-12-08 17:11作者:彭乐来源:
分享到:

杨锐,紫阳县山水生态茶厂总经理,一名85后的县人大代表。在企业生产经营中,他坚持建队伍、抓示范,把企业发展与社会担当有效衔接起来,以实际行动履行代表职责,加大技术培训,带动当地群众实现了制茶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,使群众的茶叶产品质量、茶叶销量大幅增长。2023年,当地茶农增收增收500余万元。

1987年,杨锐出生于紫阳县洞河镇田榜村,因家庭变故,23岁大学辍学,到南方打工、北方开店,历尽磨难 ,最终选定目标是回家乡发展紫阳茶。2012年春节过后,杨锐进入闽秦茶业西安店学习制茶技术,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熟练撑握了制茶技术,取到了“茶经”。2012年9月,杨锐在咸阳渭城区轻工市场开了一家茶叶门店,专门销售紫阳茶,良好的产品品质和贴心周到的服务,让店里的回头客慢慢增多,杨锐终于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随后发展一路发展,他在咸阳又开了两家茶叶店,2014年茶叶销售额突破100万元。2015年初,杨锐注册成立了陕西硒净品茶业有限公司,茶叶经营实现了由个体经营向私营企业公司迈进。2016年,做实体店和网店融合,开始尝试线上销售。加工生产以批发为主,电子商务以零售为辅,开发了多款茶叶产品,茶叶品牌店入驻“天猫”,并开设了茶叶连锁店,真正实现了互联网+农业的现代商业模式。

2017年,杨锐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,在洞河镇前河村流转土地200余亩,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。2019年,紫阳山水生态茶厂成立,两条绿茶、红茶清洁化生产线投入使用。生产中,他始终坚持以品质提升和企业发展带领家乡茶农增收致富。为此,他走访了全国多家茶企,学习其精华带回家乡,从土地、肥料、茶苗、茶树开始着手,以一股不搞明白不罢休的劲头,坚定了要做好紫阳茶的信心。杨锐以家乡洞河为“大本营”,精耕细作,在紫阳市场有了绝对优势之后,又向周边城区推进,把洞河茶业推向市场。此外,他十分重视茶叶的“品牌标准化”,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,通过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,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,产品质量水平大大提高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此外,企业以贡茶文化为基础,将茶产业和茶文化有机结合,推动茶园景区化、茶文化品牌化发展。截至目前,生产厂区占地4000余平方米,茶叶加工设备170余台(套),年产能100吨的富硒绿茶生产线2条,60吨的富硒红茶生产线1条,年产能200吨黑茶生产线和50吨白茶生产线各1条,围绕园区配套实景体验观光茶园3亩,规范化茶园2100亩,有机茶园200亩,市场网络分布陕西各大地级市,目前省内拥有34家销售网点,线上线下同步运营,2022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。

杨锐明白,以农户个人形式的种植、生产、销售,成本高、风险大。想要振兴家乡的茶产业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他带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,现场传授茶园管理、有机肥使用、病虫害防治等知识,提升茶农种植和管理水平。通过爱心茶园、百企帮百村等扶贫工作实践经验,建立完善的贫困劳动力技术培训体系,以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为指导,带动村民开展茶叶种植,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通过“公司+农户+基地”的模式,帮助当地茶农增收。
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近年来,杨锐分别获得了陕西省茶叶协会“2021年十佳青年茶人”、安康市“2022年度安康十大文旅人物”、紫阳县“2022年创业十大标兵”等荣誉。

[责任编辑:]
Baidu
map